鶯歌陶鄉見學
流轉兩百年陶瓷路
燒製陶瓷是一種古老的民生技藝。英國陶瓷藝術家艾德蒙.德瓦爾(Edmund de Waal)走訪東西瓷鄉,將歷代瓷器背後糾結的歷史脈絡,以及眾人的風靡與狂熱,寫成了《白瓷之路》。 在台灣,足......
金黃閃耀的浪漫山城
絢燦與質樸並存的九份
你心中的九份是什麼模樣? 是石階旁高掛紅燈籠,摩肩擦踵的熱鬧?還是有著動畫《神隱少女》相似場景的奇幻?也許是電影《悲情城市》裡的淒美?又或是夜晚遠眺海上漁火的靜謐?九份這座曾因淘金採礦而繁......
古蹟.漁港.藝術季
頭城老街
宜蘭頭城被稱為開蘭第一城,僅600公尺長的老街,卻是全宜蘭文化資產密度最高的老街;五漁港造就的海洋文化,在老街匯聚。 時勢變遷,頭城從沒落到振興,農曆七月聲勢浩大的頭城搶孤、邁入第十屆的頭......
茶路新生
坪林老街的世代接力
茶文化自東方啟程,隨著海風一路西行,不僅改寫了世界經貿的版圖,也悄悄滲入各國的語言。凡是「茶」發音近似tea的地區,多半承接自福建、台灣的出口路線,受到閩南語「tê」的影響。 曾經,台灣茶......
用紀錄片展現台灣精神
《造山者──世紀的賭注》
2025年夏天,一部沒有華麗包裝,卻以真誠平實打動人心的紀錄片《造山者──世紀的賭注》在台灣上映,不到三個月,票房已突破三千萬,並持續創下佳績,躍升台灣紀錄片史上的前五名。這部紀錄片跨越世......
尋找消失的平溪線地景
訪古道.鑽壺穴.放天燈
買一張新台幣80元的一日券,可以暢遊平溪線沿線車站,但如果只是拍貓、放天燈、喝咖啡就可惜了。 從牡丹到三貂嶺,或是從平溪到菁桐,有山有水,有古道有瀑布,《台灣光華》跟著文史工作者探訪「忘憂......
日常的盛宴:發現台灣小吃的美味世界
.......
封面故事
老街的青春續篇
當您翻閱這本雜誌,我相信您感受到的,不僅是台灣多元且豐富的面貌,更是一股流淌在這座島嶼上的溫柔力量。這股力量,不喧嘩、不張揚,卻深具穿透人心、連結彼此的溫度。它藏在茶山的霧氣、海邊的潮汐、......
鐵道上的旅行
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背後,總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與默默付出的身影。本期《台灣光華》將揭開這些「看不見」卻至關重要的篇章,帶您領略台灣深藏的人文與自然之美。您會發現,在宏偉的鐵道建設中,動員......
守護海洋國度
親愛的讀者,您可曾停下腳步,感受這座我們稱之為「家」的島嶼?本期《台灣光華》不只看見它的表象之美,更要深入探索那些因「愛」而生、因「守護」而璀璨的故事。這些故事,不僅彰顯了台灣豐沛的自然資......
尋找台灣感性
「台灣感性」——這個近年來在網路上熱議的詞彙,究竟描繪著怎樣的輪廓?或許是那清新中帶點懷舊感的色調,或許是帶有些許溫暖的隨性氛圍。然而,若要具體言說,它總離不開那些承載著時代記憶的老屋、紅......
一顆黃豆的武林
在台灣,一碗豆花不只是甜品,它更像是文化的縮影與記憶的載體。這台灣早期的傳統點心,歷經時代的洗鍊,從三輪車叫賣聲中,走進文青設計店與國宴殿堂,展現出台灣人對飲食細節的講究與美感的堅持。無論......
水文台灣
在台灣這座四面環海、河川密佈的島嶼上,水,不只是自然資源,更是文化記憶的載體。從北到南,許多與水相關的空間,不僅形塑地方景觀,也承載了人們對土地的依戀與信仰,體現出深厚的民俗文化。當我們沿......
鐵博誕生,持續前進:一座國家鐵道博物館之必須
2025歐洲台灣文化年|「海洋台灣:風景與繪畫」...
跟著大久保麻梨子一起逛台灣夜市
▍🏛️🇹🇼2025歐洲台灣文化年|台灣藝術...
雲林豆皮 傳承的好味道
淡蘭古道
台灣優質的毛豆—翠綠飽滿,鮮嫩美味
Taiwanese Sensibility
台灣感性
吃「素」,顛覆你的想像!
夏天必吃,大西瓜登場
老城甦醒:台中舊城區的文藝復興An Urban ...
台灣竹工藝
結緣品
登高行遠這樣玩
台東慢食
台灣嚐鮮美味東石蚵
台灣漫畫大勢來襲!
台灣竹的「文藝復興」
《為台灣喝采─2024巴黎奧運》羽球男雙: 王齊...
《為台灣喝采─2024巴黎奧運》話不在多,讓我們...
《為台灣喝采─2024巴黎奧運》體操選手丁華恬
《為台灣喝采─2024巴黎奧運》桌球一姐鄭怡靜
《為台灣喝采─2024巴黎奧運》桌球新星簡彤娟
台灣藝文團體前進巴黎文化奧運
聽,海龜的故事
紫斑蝶追追追
乘風破浪遊台灣
釀地瓜、稻米和甘蔗的酒
關心石虎也是利益人類
新舊兼容的鹽埕風華
台灣芒果大爆發,盛夏的濃郁超美味
定置漁場風光
不插電的傳統紋身技藝
蹦跳國際的街頭美味 台灣小吃——刈包
全球第一條寧靜步道:太平山翠峰湖
竹的多元可能與想像
下一輪的智慧電輔車盛世
哈囉哈囉! 台北小馬尼拉
亞洲賞鳥首選
一早睜開眼的幸福
記憶中的「糖金歲月」——糖蔥
漫遊西拉雅
帶著耳朵慢遊台南
歡迎蒞臨素食大國!
二通物語.木都風情
時光與鹽譜出海鮮協奏曲
溫暖人心的行動服務
帶著「台灣」經驗返鄉
自由台灣,不設限的爵士
用樂譜記錄台灣歷史
台灣流行音樂新品種
《光華》天使傳愛新書座談會
從邊陲走向國際 世界古地圖上的台灣
藺草工藝再現風華
碳中和企業──博仲法律事務所
老台北記憶
台灣微縮職人鄭鴻展
用觀光和穆斯林交朋友
台灣第一進香團南瑤宮
三月「瘋」媽祖 台灣第一女神
Instagram
Facebook
台灣光華雜誌